Login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计算机 > 区块链

区块链

疟疾治癌症,请不要盲目乐观

区块链 加入收藏
你知道疟疾治癌症,请不要盲目乐观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些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春节期间,中文媒体热播广州陈小平用疟疾治疗癌症的新闻。有人欣喜若狂,“厉害了,我的神医”:有人若信若疑,“有最好,不过不像真的”:有人嗤之以鼻,“骗子又来了”。“不能为骗子站台”的声音与“支持神医”的意

你知道疟疾治癌症,请不要盲目乐观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些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春节期间,中文媒体热播广州陈小平用疟疾治疗癌症的新闻。

有人欣喜若狂,“厉害了,我的神医”:有人若信若疑,“有最好,不过不像真的”:有人嗤之以鼻,“骗子又来了”。

“不能为骗子站台”的声音与“支持神医”的意见此起彼落。

《赛先生》发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独家撰文,不用标语口号,摆事实、讲道理,仔细剖析,与读者共享,由读者自行判断这是合理探索的一步,还是一次低水平糊弄甚至欺骗。

撰文 | 王立铭这几天,有一个来自科学界的新闻刷屏了。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陈小平研究员(下文均称陈小平),在中科院SELF论坛一场公开演讲里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利用疟原虫成功治疗晚期癌症患者。

脑洞这么大的研究思路,又是如此重要的临床进展,网友们的评论也是花式赞美和支持。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看视频,我先帮助你简单总结一下相关的内容:陈小平在早年学习期间,偶然发现世界范围内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图,似乎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萌生了“疟疾也许能治癌”的初步想法:后来,他们团队在小鼠模型中研究发现,引发疟疾的疟原虫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而且还研究了背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小鼠的免疫系统机能:过去两年,他们团队在几个医院开始了利用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试验。

在演讲公开的十个病人的数据里,有五个“有效果“,两个“好像已经治好了”,成效可喜。

这么看是不是确实很靠谱?很激动人心?八竿子打不着的疟疾和癌症居然有着隐秘的关系,一位中国科学家借此产生了一个天外飞仙的抗癌思路,还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个思路居然还暗合“以毒攻毒”的古老智慧!请容我说一句,且慢。

在急忙欢欣鼓舞,甚至急忙前往寻医问药之前,我想,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值得先考虑下。

我会花点时间,给你慢慢道来。

理论基础首先,我们看看陈小平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不是牢靠。

也就是说,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真的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么?我看到,陈小平的演讲当中,用了这么一张图,来说明两者的负相关关系。

初看好像合理,左边图里颜色深的部分(也就是疟疾高发地区),往往在右边图里比较浅(癌症死亡率低)——特别看非洲、中东、印度那里,对比非常醒目。

好像确实疟疾发病率高的地方,癌症死亡率低!但是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说,陈小平的演讲,用了一张假图。

右边这个图我不知道本来是什么用途,但它偏偏完全不可能是癌症死亡率图。

图上的颜色深浅也根本不代表癌症死亡率的高低(其实你放大看看就能看到,它代表的是20个不同的世界区域的划分)请注意,全世界范围内,美欧澳那几个地方确实是癌症高发的热点区域(这主要是受人均寿命提高的影响,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但是考虑到这些国家医疗水平的因素,癌症死亡率远远不是全球最高的。

作为证据,下图是我找到的2008年全球癌症死亡率(年龄矫正后的数据,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

你自己可以看看和陈小平用的图,区别有多大。

从这个信息出发,我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陈小平研究的最初开端,很可能是一个读图错误,一个历史的误会……不过,话说回来,演讲用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图,是不是就一定说明,陈小平所说的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的负相关关系,根本就不存在呢?倒也不能。

严谨起见,我去阅读了陈小平2017年发表的论文(Qin L et al Infect Agent Cancer 2017)。

他在演讲中提到过这个研究,认为这项统计学研究证明了两者之间的负相关性。

简单来说,上面这个表格呈现的是五十多个国家当中,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没有负相关。

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如果疟疾发病率持续下降,那癌症死亡率是不是持续上升,或者反过来。

顺便说一句,这个比较方法,其实比陈小平演讲中提到的,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疟疾发病率/癌症死亡率的办法,要更可靠一些。

因为相对来说,这个方法更好的控制了不同国家制度风俗卫生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里我还要澄清一下很多人的一个误解。

陈小平的研究确实使用了年龄矫正过的癌症死亡率数据,已经排除了因为某些国家卫生和经济发展落后、疟疾发病率高、人均寿命低,所以相应的癌症死亡率也低的可能性。

但结论如何呢?整体而言,两个趋势之间的负相关性是非常微弱的。

疟疾发病率变成原来的2倍,癌症发病率只会降低10%左右:疟疾发病率就算是上升10倍(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如果),癌症发病率降低到原来的60%多。

两个数值分别取对数之后计算,就得到了上图所示的约-0.2的回归系数(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查阅论文内容)。

但是请注意,有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我们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在疟疾流行的地区,抗疟疾药物,比如奎宁和***的使用自然也更加广泛。

而一直有人猜测这两种药物可能本身就有抗癌效果,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可以参考这个新闻:https://www.fiercebiotech.com/research/new-insight-into-why-malaria-drugs-work-against-some-cancers-could-boost-drug-development)。

因此,陈小平观察到的微弱的负相关性,也可能不是疟疾高发、而是抗疟疾药物使用的结果:已经有充分研究证明疟疾可以显著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特别是Burkitt’s Lymphoma(可以参考:Moormann and Bailey Curr Opin Virol 2016)。

这种淋巴癌的高发地区也确实和疟疾流行地区高度重合。

考虑到这个更加确凿的致病风险,疟疾和癌症死亡率即便真的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利用起来也需要非常审慎才行。

总结上面的讨论,我想可以比较稳妥地推断:陈小平演讲中提到世界各地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负相关的时候,使用了有错误的图表:陈小平2017年的统计学论文,并不能很好的支持随着时间变化,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变化趋势相反的结论:疟疾发病率和癌症死亡率即便真的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也需要进一步考虑疟疾致癌、以及抗疟药治疗癌症的重要干扰因素:因此,至少陈小平研究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临床数据理论基础有问题,是不是后面的整个研究都不值得一驳?也不是。

必须承认,理论依据有瑕疵,本身并不必然说明研究内容就一定不对。

科学史上阴差阳错的发现多的是,甚至极端一点,为了证明一件事展开研究、最后反而把它推翻了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在疟疾抗癌这个案例里,我们还是得针对研究内容本身展开分析才好。

我们继续追问。

当前大家对于疟疾治癌症,请不要盲目乐观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以便大家阅读。

图集详情底部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