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计算机 > 区块链

区块链

宁南山: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背后的利益逻辑

区块链 加入收藏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宁南山: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背后的利益逻辑方面的信息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随着中国全线开启“碳中和”之路,碳减排如何深入影响经济发展正被广泛关注。从国际竞争格局看,当碳减排领先之时,我们能够有效设置碳排放门槛,遏制后发对华不友好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从国内产业发展看,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宁南山: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背后的利益逻辑方面的信息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随着中国全线开启“碳中和”之路,碳减排如何深入影响经济发展正被广泛关注。

从国际竞争格局看,当碳减排领先之时,我们能够有效设置碳排放门槛,遏制后发对华不友好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从国内产业发展看,节能减排领域表现亮眼的制造业将在经济利益和技术进步层面抢占“主动权”。

这篇聊聊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背后的利益逻辑。

我国是在2015年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到顶峰的,然后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

这个碳排放其实不只是二氧化碳,而是指温室气体排放。

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4)、****(N?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SF6),其中二氧化碳占比最高。

下图来自美国EPA(环保署)官网,2019年美国80%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二氧化碳,还有10%是甲烷(CH4)。

所谓碳中和意思是人类要做到绝对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化石能源改成新能源发电、植树造林+碳回收技术、节能减排的方式做到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碳排放这个东西,是发达国家先提出来的,其实背后不只是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

在网上著名的丁仲礼院士和柴静的访谈中,多说一句2010年这个柴静采访视频真的是经典,可以说是国内面对面采访领域的佳作,双方的观点激烈交锋,以至于每一次看都想完整地看完。

当时丁院士说的两个点我至今记得很清楚。

第一点是全球会升温两度,是英国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是不一定正确的。

我理解这是因为西方占据了科学和舆论制高点,只要它们集体认可这个结论,发展中国家就很难挑战的。

第二点是当时西方设计了碳排放总量限制,并且宣布自己的减排目标,在数字上排放降幅非常大,但是实际计算发现即使发达国家减排了,仍然占据排放总量的44%,这就相当于提前切走了一大块蛋糕。

这意味着以后碳排放权可能成为稀缺资源涨价,发展中国家在以后发展中如果遇到碳排放上限,将会付出巨额资金购买排放权,背后有巨大的利益设计。

其实西方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的概念,在客观上给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率先崛起的中国巨大压力,因为在碳排放总量上,中国其实很早就超过了欧盟和美国。

下图来自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可以看到在碳排放总量上,中国在2000年左右就超过了欧盟,在2004年左右就超过了美国,排名世界第一,这个时间是不是比你预想的还要早一点。

不过中国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在过去的一二十年迎头赶上,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以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带动的阶段。

这使得我国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时间,仅仅比全球发达国家少了10年,目前欧盟、美国、加拿大、日韩的碳中和承诺时间都是2050年。

这就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21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极大差距的情况下,中国在碳排放方面其实是和发展中国家一个阵营的。

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水平呢?2001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年,人均GDP才第一次突破10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均是中国的几十倍,对于中国来说,排放权其实就是发展权,对于碳排放增长的需求是很大的。

但是中国2019年人均已经突破1万美元了,这还是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正在逐步脱离发展中国家阵营,向发达国家进化,未来十年我们的人均必然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我觉得,一旦利益关系变了,人的立场就会变,这是人性啊,那么时间放远一点,2050-2060年,发达国家和中国陆续实现了碳中和,那么对于后来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是10亿人口的印度而言,压力就会很大了。

或者更直白地说,碳减排领先后,可以有效设置门槛,给予后发工业化国家巨大的压力。

因为工业化发展期和碳达峰、碳中和其实是矛盾的,更大的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排放,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才可能逐渐碳达峰和碳中和。

后发国家在面对中美欧日时,将不得不面临碳中和压力这个议题,某种程度上限制其工业化发展,或者在压力下不得不花钱使用更先进的节能技术,而届时拥有更高节能技术的中国公司,将会获得巨大的潜在收益机会。

而在中国之后的后发工业国里面,面临压力最大的将是印度。

我们再次看下《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里面的这张图,其实从里面的数据可以解读出很多信息。

2019年全球碳排放是591亿吨,中国最多接近140亿吨,美国60多亿吨,欧盟27国+英国40多亿吨,印度30多亿吨,注意印度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正在接近欧洲(欧盟27国+英国)的水平。

可以说,经济上呈现较快发展且体量庞大的印度,是中国之后全球碳排放的最大变量。

另外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呈现较快且稳定发展的只有越南,但是越南体量小,根据IMF的数据,其2020年经济总量3492.6亿美元,只有印度26067.4亿美元的不到七分之一,其人口更是不到印度的十三分之一,因此在关注度上注定无法和印度相比。

注意,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已经分析过多次了。

从数据上看,全球实现连续地较为稳定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多,土耳其、墨西哥、巴西、俄罗斯、菲律宾、印尼等都有各种问题,要么是高度依赖资源,要么是政局不稳,印度和越南是其中明显的佼佼者。

中国和印度目前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利益和态度是一致的,2015年双方发表《****和印度政府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其中第三条提到:“…..,并要求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第六条提到:“双方敦促发达国家提高其2020年前减排目标、兑现其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

”可以说,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和中国一起站在发展中国家战线的,也是需要和中国紧密合作的。

以印度目前的碳排放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将会超过欧洲(欧盟+英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碳排放来源,其面对的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其实印度要想顺利地发展和崛起,和中国需要合作的方面还非常多,中国对印度来说是可以和发达国家并列,包括基建、制造业、资金以及技术的输入来源,实际上中国在提供以上东西的时候在价格上往往比发达国家更便宜,这对印度来说是可以极大地降低发展成本的。

只是印度因为和中国的边境领土争议,为了自己历史上从来没有实际控制过的土地,陷入了反华的纠结和狂热,在经济打压中企和在边境蚕食领土,这种敌对做法在事实上压制了中国对印度的基建、制造业、资金和技术输出,这是不利于印度发展这个最大利益的。

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要崛起,其实需要很高的集体智慧,这种集体智慧在很多国家很难形成,往往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战略能力的巨大差距。

所谓集体的战略智慧,就是分得清什么是战略利益、核心利益,什么是次要利益、战术利益,同时在内部还要有共识。

对于印度来说,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是最大的利益,按理说他们应该努力为此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但是印度居然主动在边境不毛之地挑衅中国,主动地挑起冲突树敌。

实话实说,我觉得德国、俄罗斯、日本,还有印度这些国家在战略智慧上,始终感觉差了那么一点,当然印度比起其他三国在能力上还低了一个档次,这里就不展开讲了,这也是他们始终无法站在全球顶端的原因。

就拿碳中和这个全球性的核心议题来说,目前全球是发展中国家VS发达国家的状态,印度还可以和中国一起为自己减轻压力,如果印度认为中国是自己的敌人,那如果中国实现了2030年碳达峰,碳排放开始下降了,开始向2060年碳中和迈进之后呢?印度目前本来就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如果到时候中国采取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宽容,但是和发达国家一起对印度采取压力的做法呢?回到碳排放这个话题上来,我一直觉得要强调一个问题,发达国家强调环保,是一个名利双收的事情,从宣传上看环保必然是正确的,没有人愿意因为恶劣的环境污染生病,也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污水横流、空气污浊的环境里。

关于宁南山: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背后的利益逻辑的信息到此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图集详情底部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