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计算机 > 区块链

区块链

什么是货币超发?如何讨论货币超发及赤字货币化的问题(货币超发的原因是什么)

区块链 加入收藏
作者 刘尚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先要从理论角度考虑,货币数量论的前提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在货币数量论的框架内讨论货币超发及赤字货币化问题,容易陷入传统逻辑路径,在目前这种
作者刘尚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先应该从理论的角度考虑货币数量论的前提是否仍然存在。 如果在货币数量论的框架内讨论货币超发和赤字货币化的问题,很容易陷入传统的逻辑路径。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跳出货币数量论的旧框架。 我认为现在的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了,因为货币数量论的假设前提是货币是同质的,它只局限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但从国内外的现实和十几年的实践来看,这一假设前提已经越来越脱离实际,难以成立。 过去,我们长期以货币数量理论作为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以货币数量来衡量流动性是否充足,以此来判断是否与防范通胀风险的目标相一致,容易导致政策判断的失误。 用货币存量增速,或者和经济增速对比,就能判断流动性是否充裕,正在失去准确性。 用同样的逻辑判断通胀风险,与传统理论的预测大相径庭。 在发达国家,已经远离通货膨胀很多年了,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2008年以来,货币存量规模和占GDP的比重空前扩大和增长,多年来不是通货膨胀,就是通货紧缩。 近年来,我国生猪拉动的CPI上涨趋势是供给问题,而不是货币问题。 比如日本等超级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并没有达到提高通胀率的目标;在2008年,当货币存量保持不变时,上半年需要防止通胀,而下半年流动性急剧收缩。 在我看来,货币是异质的,货币不仅仅是作为交易的支付手段。 但是,目前我们仍然是在货币同质的条件下,按照货币数量论的逻辑来讨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有政策都难以有所突破,陷入严重的路径依赖。 更可怕的是,误判风险会导致更大的风险,甚至濒临危机。 在货币非同质的前提下,衡量流动性是否充裕,应着眼于“货币状态”而非“货币数量”。 货币的状态不是货币现象,而是真实的经济现象,与宏观经济是收缩还是扩张有着内在联系。 在经济收缩期,货币的流动性降低,是因为在货币存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我曾经把水的三种状态比作金钱的状态。 第一,正常情况下,货币的流动性是水的属性;第二,在经济收缩状态下,相当于空的气体已经降温甚至降到零度以下,一部分水变成了冰,货币的状态凝固了;第三,在经济扩张状态下,相当于水蒸发成水蒸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货币存量不变,也可能因为货币状态的变化而发生通货膨胀。 从这个类比来看,货币有不同的宏观和微观状态。 宏观经济根植于社会环境。当“风险社会”到来时,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对货币状态的影响越来越直接。 金融化、价格虚拟化、会计计量不准确和数字革命都成为公共风险的催化剂,影响着货币的状态。 此外,同一种货币执行不同的职能,如价值储存职能、支付职能,在不同持有者手中的地位也不同。 货币的状态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存量货币结构、持有人结构等。,这些都会影响货币的状态,从而决定流动性是否充足。 在这种新形势、全新条件下,讨论货币是否超发,要充分考虑货币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货币运行环境中的公共风险状态。 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之前的货币理论,从货币本身和导致价格变动的货币数量论逻辑考虑,是有问题的。 理论和数学工具的不匹配过度简化了经济和社会的复杂性,甚至使理论本身成为一面“哈哈镜”,从而误导了人们的认识。 事实上,多年来,虽然货币在数量上大幅增加,但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有人可能会认为,物价不是体现在CPI上,而是体现在房屋等资产的价格上。 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后,与货币状态叠加,确实会影响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不同。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指的是消费价格指数而不是资产价格,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背后的行为目的不一样。消费者追求的是价廉物美,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服务体验效果,而投资者追求的是增值。 虽然标的物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费品也可以成为投资对象,最典型的就是住房,但行为逻辑不同。 至于货币政策目标是否要考虑资产价格和防止资产泡沫,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也需要考虑货币状态。 广义来说,流动资产等同于货币。 它不同于资产货币。 简而言之,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了。它只是描述了货币的一种特殊状态。只有转向货币的状态(数学上的描述,它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向量或矩阵,或者一个模糊集),问题才能讨论清楚。
图集详情底部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