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层面如何看待Libra的白皮书?(从技术角度来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从技术层面如何看待Libra的白皮书?对应的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为什么推行Libra的会是一家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这也是一家在国际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巨头,而不是之前国内外的区块链公司?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也是符合我在前几年的判断的,但这可能颠覆了很多区块链行业人士对于互联网公司不可能参与区块链大潮变革的固有印象。
未来包括现在参与整个区块链行业生态的可能会有三方势力,第一方势力是传统的区块链公司:第二方势力,其实不能忽视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包括互联网独角兽平台纷纷成立的区块链实验室部门,他们毕竟拥有行业资源和流量资源的优势,也有优秀的技术和产品团队:第三方势力,我们也不能忽视各国央行以及金融机构,他们对新技术包括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这一块其实也是在做不停地跟踪和研究。
很多人对于Facebook推出Libra会感到非常惊讶,但是我前几年就有一个判断:早晚会有一家互联网巨头会第一个发布有巨大影响力的加密数字货币项目。
正好Facebook当了一个领头羊,我相信后面像谷歌、阿里、腾讯、百度、京东以及国内外其他的互联网独角兽平台也会有相应的跟进。
从技术上来说,这个项目的技术白皮书及技术细节我也分析过,对我来说,可能有两点是比较好奇、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第一个是它所宣称的LibraBFT共识机制,这是基于VMWare发布的HotStuff共识算法改进而来的,重命名为LibraBFT。
经典的BFT共识算法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拜占庭容错算法,大部分经典BFT算法在进行主节点换届选举(viewe change)时都需要广播所有的节点,这带来了平方级别的复杂度。
而HotStuff这个改进版的BFT共识机制会尽量减少节点的交互。
比如说有100个节点,传统的BFT共识机制在进行换届选举的时候,就要进行100的平方,也就是10000次的交互,如果是有1000个节点的话,那么就是需要一百万次的交互。
这个对于整个网络来说是非常惊人的开销。
而Facebook的共识机制对这一块做了改进,它把整个交互复杂度从平方级降低为线性的量级。
第二个就是Facebook称之为Move的编程语言。
这个跟以太坊上目前常见的solidity智能合约语言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定位,可以认为Move是一个专注于数字资产管理的DSL(领域特定语言),而不是一个通用意义上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并且也不具备完整的图灵完备性。
从Move语言的命名来看,顾名思义,对于资源只能做移动,而不能复制或者删除,这里的资源指的就是所谓的数字资产或者代币,资源只能进行转移,并且只能通过模块中的过程进行调用操作资源。
Move还是一个静态语言,而不是动态语言,另外,Move语言更进一步的技术细节还有待Facebook进一步的公布和开源。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能给网友您带来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