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板块遭三杀!诺安成长混合基金业绩垫底,投资价值还存在吗?
4月13日,半导体板块持续下跌。 芯源微、中颖电子、卓胜微等半导体龙头股均下跌超过4%。 毫无疑问,今年最惨烈的电路板之一是芯片半导体板块。 半导体指数今年下跌30%以上,个股和基金的调整也很严峻。 其中卓胜微今年下跌近45%,重仓半导体出场的诺安成长混合基金近半年业绩跌幅超过23%,在同类基金排名中接近垫底。
半导体板块大跌,或缘于原材料上涨、需求减少、供给侧增加
从多方面看,半导体行业目前面临业绩增速放缓的现象,但仍处于较高景气度,其中汽车芯片等个别供应紧张的半导体产品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需求方面——传统3 C销售成绩不佳,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等半导体需求依然强劲。
手机:虽然2月中国手机市场环比大幅下滑,但3月终端销售依然疲软。 信通院出货量数据显示,2月的出货量为1486万台,比上年同期减少32%,比上个月减少55%。 3月受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俄罗斯战争、通货膨胀等影响,手机需求持续减弱。
汽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增速继续提升,2月同比增长204%,环比增长-23%。 环比下降的主要系假等季节性和芯片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要关注新能源汽车涨价对终端需求的负反馈效应。
库存端——产业链库存维持高位,库存周转天数分化。 21Q4全球主要库存月度均保持增长态势,库存周转天数持续增加,创历史新高。 国外IDM/Fabless库存绝对额21Q4环比增加,营业成本同步增加,库存周转天数稳定,无明显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海外IDM库存周转日仍处于低位,海外火炬制造商库存周转率有所提高。 另外,国内上市公司公开的年报数据显示,库存处于上位,库存周转天数增加。
供应方——代理商产能利用率仍然较高,封闭方有松动。 根据最新的封闭公司报告,半导体行业今年的资本支出预计将增长24%,达到1900亿美元。 最新封闭测试公司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环比下降,封闭测试方产能利用率略有松动,同时受疫情反复和物流影响,中国进口设备额1/2月环比大幅下滑,晶圆厂生产节奏扩大或受影响,供给方产能
在价格方面,——产品价格出现分化,部分海外制造商为了传达上游成本的压力,不断提高价格。 2022年3月前,部分MOSFET产品沟道价格继续分化,高压MOSFET沟道价格相对稳定,IGBT整体价格平稳; MCU渠道22Q1部分机型价格明显回升,2022年以后只有ST、微芯、瑞萨等海外厂商提价,国内MCU价格相对疲软。 部分厂家之所以实行结构性降价,主要是因为国内外厂家产品结构不同,竞争战略不同。 除此之外,2022年即将到来,各芯片制造商的提价公告将生效。 供应链显示,ST在22Q2上调了所有系列产品价格,模拟芯片巨头ADI今年1月上调了10%至20%的产品价格,而2022年上调的有联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联发科、东芝、西门子等。
销售额——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和世界半导体销售额的月增长趋势不同。 2月半导体销售额为5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4%,比上个月增长3.4%。 中国的半导体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加21.8%,为166亿美元,比上个月减少2.3%。 中国地区半导体月度销售增速下降,但全球销售增速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即使板块调整,半导体优秀的课程也有配置价值
下游半导体需求结构性分化,传统3 C产品销量不佳,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等半导体需求相对旺盛,近期俄乌冲突、日本地震等事件可能对供给侧产生一定影响,供给侧产能释放放缓,供需关系滞后。 随着国内外晶圆制造能力的逐步提高,供需关系逐渐缓和,整个产业链库存有望逐季上升,处于高位。 由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减弱,半导体行业价格驱动的增长动能下降,在此背景下,招商证券关注国产替代背景,下游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提升逻辑、品类扩张、产品结构调整、量补逻辑,涵盖汽车/光伏/服务器等领域
1 )仿真)消费行业景气度较弱,工程/汽车行业相对景气度较好,同时供给侧产能释放较慢,因此仿真景气度仍处于高位。 仍关注后续海外IDM仿真大厂产能扩张供需逐步改善背景下的经济极限变化,以及后续业绩增速放缓与估值匹配度,虽然短期内苦于消费需求低迷,但建议关注持续应用领域拓展、品类拓展的艾是电等
2 )功率半导体)功率产品呈现结构性景气,用于下游太阳能/工业控制/汽车领域的功率产品呈现强韧性,低压和消费类产品呈现强韧性,然后关注提升国内功率公司的高压和IGBT等产品占有率,重点关注莱茵微、消费类产品
3 )设备及材料)建议关注手头订单充足、业绩确定性高、PS估值在流动性收缩市场环境下大幅回调且低于历史中位数的设备公司,关注北方华创、中微、芯源微、华峰测量、长川科技、沪硅工业、立昂微等
4 )建议关注服务器景气度影响的设计标的,如澜起科技、聚辰股份等
5 )短期内受手机下游景气度的影响,但长期具备拓展品类、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逻辑,以及在细分领域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设计标的韦尔股份、卓胜微
6 )部分消费MCU/SoC芯片产能结构性缓解,短期内价格承压; 关注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和产品结构调整的MCU/SoC企业:兆易创新、瑞芯微、恒玄科技、晶晨股份;